羊痘
羊痘(Qrf)是羊感染痘病毒后,皮膚上發生化膿性炎癥,再傳染給人,使人發生羊痘。本癥是羊痘病毒所致。這是一種乙醚敏感的DNA病毒,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,人是由于接觸病羊污染的物質而被感染。故多見于牧羊人,獸醫及屠宰人員等,目前尚無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染的報導。
1.羊痘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1、發病原因
羊痘是一種在電鏡下呈編織狀外觀的圓柱形類痘病毒引起,是綿羊普遍發生的疾病。
羊痘病毒是一種乙醚敏感的DNA病毒,在電鏡下呈圓柱形,末端凸出,中央有致密的DNA核心和一寬闊的、層板狀衣殼。其大小為200×300nm,能在人羊膜細胞和原始恒河猴腎細胞培養上生長。此病毒主要侵犯羊,人是由于直接接觸病羊污染的物質而被感染,故多見于牧羊人、獸醫及屠宰人員等。尚未見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染的報道。傳染后有終生免疫力。
2、發病機制
羊痘是一種在電鏡下呈編織狀外觀的圓柱形類痘病毒引起,是綿羊普遍發生的疾病。主要影響羔羊,是接觸感染。人是由于直接接觸病羊污染的物質而被感染,故多見于牧羊人、獸醫及屠宰人員等。尚未見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染的報道。傳染后有終身免疫力。病毒接種在人獲得成功,把人和動物的損害進行組織培養有病毒生長。
2.羊痘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本病主要是接觸被感染的病羊所致,在羊痘發生后,可出現膿性皮疹,常伴有瘙癢、疼痛、腫脹,膿腫破潰后,可見白色膿性分泌物流出。病人常常伴發并發癥,如呼吸道炎癥、肺炎、關節炎、胃腸炎,故一旦確定羊痘的感染,便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。
3.羊痘有哪些典型癥狀
潛伏期5~6天,初起為紅色或紫紅色的小丘疹,質地堅硬,以后擴大成為頂端扁平水皰,能發展成出血性大皰或膿皰,中央可有臍凹,大小為2~3cm,最大可達5cm,在24~48h內皰破表面覆蓋厚的淡褐色焦痂,痂四周有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色暈,其外再繞以紅暈,以后變成乳頭瘤樣結節,最后變平,干燥,結痂而自愈,病程一般為3周,也可長達5~6周,獲得永久性免疫,再次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較常見,皮損數目不多,為單個或數個,好發于手指,手,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,除了局部有輕微腫痛及瘙癢外,無全身癥狀或僅有微熱,局部淋巴結腫大,有些病人在發病后2周時,軀干部可發生一過性斑丘疹,亦可在四肢伸側出現多形紅斑樣皮疹,巨大的向外生長的皮損,類似化膿性肉芽腫或惡性腫瘤,可見于免疫力低下或AD患者,偶可見病毒血癥,表現為廣泛的丘疹,水皰或大皰性皮損。
根據接觸史,典型皮疹,自愈過程,一般不難診斷,如有懷疑,可將損害的痂皮或活檢組織放在電鏡下觀察,如發現病毒包涵體可明確診斷,在組織培養上病毒生長緩慢。
4.羊痘應該如何預防
1、避免接觸患羊痘的綿羊和山羊。對2~3周羔羊接種羊痘活病毒疫苗可終生免疫。
2、平時做好羊群飼養管理工作,經常打掃羊圈,保持干燥清潔。
3、羊群中已發病時,立即隔離病羊并消毒羊舍、場地、用具,對未發病的羊只或鄰近已受威脅的羊群可用疫苗緊急接種。
4、在實驗室制備疫苗的工作人員防止自身接種。
5.羊痘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1、周圍血象
白細胞計數可暫時升高,淋巴細胞相對增加。
2、血清抗體測試
山羊和病人恢復期血清中能發現中和抗體。
3、電子顯微鏡檢查
痂及病損組織內可見羊痘病毒。
4、組織病理
表皮明顯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,空泡形成以及氣球狀變性,真皮有密集的細胞浸潤,中央主要是組織細胞和巨噬細胞,周圍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,很少有多形核白細胞浸潤,整個損害有許多內皮細胞增生和腫脹的小血管,在真皮血管內皮細胞的胞質里可以看到嗜酸性包涵體。
6.羊痘病人的飲食宜忌
防治1、加強飼養管理:保持羊舍的清潔衛生,定期嚴格消毒,盡量減少羊飼養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。一旦發病,迅速將病羊隔離。建筑羊舍應寬敞,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。做好防暑保溫工作,增強羊只機體的抵抗力。2、加強疫苗管理:疫苗保管必須按說明書溫度保存,不得隨意亂放。運輸途中必須防止日光曝曬,采取降溫設備。使用時按說明書及瓶簽上各項規定使用。3、定期驅蟲:寄生蟲傳播途徑須予以重視,必須搞好體外寄生蟲的驅蟲工作,切斷這一傳播途徑。4、免疫防治:每年對羊只注射接種一次羊痘疫苗。5、藥物防治:(1)對患部用0.1%的高錳酸鉀清洗,然后涂上碘甘油、紫藥水;(2)為防止繼發感染,應用抗生素、磺胺類藥物高熱混感康
7.西醫治療羊痘的常規方法
一、治療
根據接觸史、典型皮疹、自愈過程,一般不難診斷。如有懷疑,可將損害的痂皮或活檢組織放在電鏡下觀察,如發現病毒包涵體可明確診斷。在組織培養上病毒生長緩慢。
1、避免接觸患羊痘的綿羊和山羊。
2、在實驗室制備疫苗的工作人員防止自身接種。
3、2~3周羔羊接種羊痘活病毒疫苗可獲終身免疫。
4、患者一般作對癥處理。
5、巨大而向外生長的皮損可從真皮下部予以切除。
二、預后
巨大的向外生長的皮損,類似化膿性肉芽腫或惡性腫瘤,可見于免疫力低下或AD患者,偶可見病毒血癥。